時間:2013-05-03 來源:合肥網(wǎng)hfw.cc 作者:hfw.cc 我要糾錯
扇子起源于中國,在中國已有3000多年歷史。最早出現(xiàn)在殷代,用五光十色的野雞毛制成,,稱之為“障扇”,,故“扇”字里有個“羽”字,。當時,,扇子不是用來扇風取涼,,而是作為帝王外出巡視時遮陽擋風避沙之用,。西漢以后,,扇子開始用來取涼。三國時諸葛亮輕搖鵝毛扇,,妙計橫生,,運籌帷幄,。羽扇出風緩軟,不入腠理,。東漢時,,大都改羽扇為絲、絹,、綾羅之類織品,,以便點綴繡畫。一輪明月形的扇子稱之為“紈扇”或“團扇”,,也叫“合歡扇”,。當時扇子有長圓、葵花,、梅花,、六角、匾圓之形,;亦有木,、竹、骨等材之柄,;還有扇墜,、流蘇、玉器之飾,。扇面上常繡以山水花卉,,款式爭奇斗艷,閨閣仕女手搖團扇,,清風徐來,,不但可以平添主人嫻雅文靜的儀態(tài),又能體現(xiàn)女性天真活潑的個性,。
在扇子上題詩作畫第一次出現(xiàn)于三國,。據(jù)唐代張彥遠的《歷代名畫記》載有曹孟德的主簿楊修與魏太祖“畫扇誤點成蠅”的故事�,!稌x書·王羲之傳》有一則王羲之為老婦題扇的佳話,。當時有位“老母”,“持六角竹扇,,求書于王羲之”,,“羲之為書五字”,她售出時便由十二文漲至“百文”,。今浙江紹興蕺山南邊有“題扇橋”,,相傳便是王羲之題扇處。
北宋時,出現(xiàn)了攜帶極為方便的折扇,。折扇,,亦叫“聚頭扇”、“撒扇”或稱“聚骨扇”,。其扇骨有用牛角,、玳瑁、象牙,、翡翠,、湘妃竹、檀香木等珍貴材料制成,;形式有琴式,、如意頭、竹節(jié)式,、蚱蜢眼等,;扇骨分七、九,、十二、十四,、十六,、十八股之多。
到了南宋,,畫扇,、賣扇、藏扇之風盛行,,并出現(xiàn)了扇鋪和畫商,。明清文人墨客題扇畫扇成為一種時尚。近現(xiàn)代的惲壽平,、鄭板橋,、金農(nóng)、石濤,、任伯年以及吳昌碩,、齊白石、張大千,、徐悲鴻,、傅抱石、李可染等都是題扇畫扇的藝術大師,。眼下,,這些名家的翰墨丹青扇子,每柄價值都高達數(shù)萬,乃至數(shù)十萬元,。
扇面入字入畫,,使人賞心悅目,給人以美的享受,。欣賞扇面書畫務須細細品味,,慢慢咀嚼其中的藝術意蘊。老舍先生平生熱衷于收藏書畫扇,,幾十年來,,他集得扇子有數(shù)百把,其中有明,、清和現(xiàn)代書畫家題詩作畫的扇子,,亦有戲劇界名流的書畫扇。鄭逸梅先生愛扇成癖,,視扇為“書畫皆絕的珍品”,。他最珍愛章太炎的篆書扇和吳湖帆所繪綠梅的書畫扇。當代女作家葉文玲有藏古玩的雅好,,書畫扇亦在她的收藏之列,。她書房的書櫥中有把扇面,上有劉海粟題寫的“清風”二字,;馮友蘭題寫的“明月”二字,;裴艷玲書寫的“亂石崩云”四字;華君武所繪的幽默畫,,曹禺的題詩等等,,葉文玲非常珍愛。
扇子史傳上最初稱為“五明扇”,。相傳舜為廣開視聽求賢自輔,,曾制作五明扇。殷周時期已出現(xiàn)了一種“翟扇”,,那是用五光十色的野雞尾羽做成的,,故有“羽扇”之說�,!稜栄拧分姓劦溃�“以木曰扉,,以葦曰扇。”從這可推測,,早期的扇子可能是長方形的葦編物,。早期的扇子并非用來納涼,而是用作統(tǒng)治者禮儀之具,,所以又叫“儀仗扇”,。我國秦漢以后,扇子的形制主要有方、圓,、六角等形,,扇子的面料采用絲織的絹素,由于宮中用得多,,故又稱“宮扇”,,隋唐兩代,盛行于世的主要是紈扇和羽扇,,以及少量的紙扇,。宋以后,折扇漸漸流行,。明清時期,,浙江、蘇州,、四川等地盛產(chǎn)折扇,,題字作畫亦興于此。這一精湛的技藝從明代開始傳入歐洲,,然后風行世界,。
本文來自http://www.kx358***/news/news16.html
關于我們 | 打賞支持 | 廣告服務 | 聯(lián)系我們 | 網(wǎng)站地圖 | 免責聲明 | 幫助中心 | 友情鏈接 |
Copyright © 2025 hfw.cc Inc. All Rights Reserved. 合肥網(wǎng) 版權(quán)所有
ICP備06013414號-3 公安備 42010502001045